国产机器人产业进入黄金时代 “粤字号”工业机器人崛起出圈
图/视觉中国
社会生活快速变化,不断催生崭新业态和新应用场景。当变化成为常态,技术革新推动行业变革,市场需求推动新应用场景,新势力、新行业、新现象就层出不穷,值得从不同角度注视和观察。今起,羊城晚报推出《新势力新观察》栏目,聚焦新行业新领域新变化。
羊城晚报记者 林曦 许张超
十年前,比尔·盖茨曾断言,机器人将主宰世界。虽然这话听起来为时过早,但从现在的生活中来看,机器人确实无处不在:从行驶在路上的无人车到飞在天上的无人机,从工作在战疫一线的智能物流机器人,到服务于日常生活中的外卖物流送餐车,从深入煤炭矿山的智能机器臂,到数据机房的智能巡逻机器人,机器人早已从科幻电影中的剧情变成了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场景,渗透到各行各业。
近日,拥有中国原创技术的SoFlu软件机器人面世,一个普通程序员+一个SoFlu软件机器人就能实现软件后端开发、前端开发、测试、运维,相当于一人一项目,这意味着软件进入自动化开发时代,也将促进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权威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已经覆盖汽车、电子、冶金、轻工、石化、医药等52个行业大类、143个行业中类。而在广东,一大批机器人制造新秀也在崛起,数据显示,广东工业机器人占全国市场的33.9%、产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
密度近两倍于全球 中国连续8年成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国
我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2020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246台/万人,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两倍,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去年年底,工信部发布的数据这样显示。
当前,数字化浪潮方兴未艾,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升级业务模式、实现降本增效的必然选择。据工信部数据,2016年至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5%,其中工业机器人产量从7.2万套增长到21.2万套,年均增长31%。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工业机器人产量366044套,同比增长44.9%,产量创历史新高。
一年一度的618电商年中大促马上就要来临了。在广州市黄埔区状元谷电子商务园区内的京东物流仓内,羊城晚报记者看到被称为“地狼”的物流机器人载着货架快速穿梭,工作人员不需要走动即可从货架上取到想要的货品。据了解,在仓库出库的拣选作业环节中,利用地狼AGV(自动物流机器人)将货架搬运至固定的工作站以供拣选,这些自动行走的机器人颠覆了传统“人找货”的拣选模式,变为“货找人”。仓库内无人化作业,工作人员只需要在工作台领取相应任务,等待“地狼”搬运货架过来。
京东的物流机器人只是一个缩影,这样的机器人运作场景在如今的智能制造中比比皆是。此前,工信部等相关部门发布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对机器人产业提出提高创新能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增加高端产品供给、拓展应用深度广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五项任务要求。机构预测,明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接近600亿元,机器人产业迎来全新发展的春天。
第三方权威机构艾媒咨询CEO张毅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装备的使用将大大推动其行业的快速发展,提升其行业的制造技术水平。工业机器人产业是一个快速成长中的新兴产业,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智能机器人产业为何爆发?5G技术助力“中国智造”
当前,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对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数据传输的速度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外界也比较好奇,为什么在这几年,智能机器人产业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呢?其中,5G的助力功不可没。随着5G商用第三个年头的到来,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5G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通信行业专家表示,5G时代的重要标志就是从消费领域向工业领域拓展,将赋能制造业向更高质量发展。5G毫米波丰富了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凭借大带宽和低时延,大大降低了复杂厂区和山林户外等恶劣环境下的组网难度和接入难度。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已有5G基站160万座,5G终端连接数超4亿,应用涵盖交通、医疗、教育、文旅等诸多生活领域。
在东莞华为松山湖园区内,基于5G专网的智能手机生产线已经铺开。生产设备安装了5G工业互联网关,通过5G网络设备互联,剪掉了传统有线网络的“辫子”,实现无线数据采集、AI人员动作识别、AI高清视觉检测等,覆盖3C制造全流程。这是广东移动联手华为打造的5G网络全覆盖的全连接智慧工厂,是基于5G工业专网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的新标杆。
5G自动监控、装配、产品质检、AR巡检……在工厂内,机器人在流畅地执行各种任务,生产工人通过远程监督作业。通过5G连接,生产工人和机器人并肩作业,大大提升了生产线的运作效率。此外,通过5G+机器视觉技术实现的AI边缘检测应用,提升巡检效率30%以上,改变了原来人盯机器、人盯产能的状态,迈出了生产监控的“无人化”第一步。
在珠海,中国联通和格力联手打造5G+智慧工厂,使管理效率提升超10%,作业准确率提升30%,控制调度系统响应时间减少50%,年节约生产成本超1500万元。在传统依靠人工作业的质检环节,格力应用5G+AI视觉技术,结合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机械臂,实现检测快速定位、参数自动调取、结果智能判定,已应用到空调外观包装、压缩机线序、自动电气安全10余个检测环节,节省质检成本超120万元/年。
记者从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了解到,今年广东计划新增5G基站5万个,预计到2025年,广东5G基站数将达到25万个。业内普遍认为,5G技术凭借着更高的速率以及支持更多的终端接入等特点,将会大大提高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性能,并推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全球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称,到2025年,机器人在制造业服务产业应用创造的产值为1.7万亿到4.5万亿美元。
产量连续两年全国第一 三成工业机器人广东造
广东在机器人产业上素有“尖子生”之称,既有库卡、大族、川崎、明珞等一批已经在国内外知名的企业,也培育了一批正在崛起的本土“新秀”,如深龙、嘉腾、利迅达、海川智能等。5月12日,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广东工业机器人占全国市场的33.9%、产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
在机器人这条“赛道”上,制造业大省广东已先行布局,频出利好政策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添力。2020年,《广东省培育智能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智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达到800亿元,其中,服务机器人行业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无人机(船)行业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超过10万台。
广东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该如何继续做大做强?广东省机器人协会执行会长任玉桐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机器人主要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个地区生产和使用,与其他两地相比,广东的珠三角地区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意味着工业机器人的生产研发在这里将有用武之地。
从政策层面来看,2021年,《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为依托,推动工业机器人在高端制造及传统支柱产业的示范应用,建设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机器人产业创新、研发和生产基地。今年4月,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一季度工业经济数据显示,全省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4.1%,产量占全国比重达到32.5%。
记者观察
技术积累不足 国产机器人仍待继续突破
尽管取得了长足进步,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机器人产业还存在一定差距,比如技术积累不足,原创性研究、理论研究、正向设计能力欠缺。艾媒咨询CEO张毅指出,目前机器人产业要快速发展,就对产业链各方协同创新和应用迭代提出了新要求,关键零部件质量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要继续加强,在面对“卡脖子”技术问题的时候要勇于突破创新,实现工业机器人零部件国产替代,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进一步升级。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与国外的工业机器人还是有差距的。”广东省机器人协会执行会长任玉桐强调,无论从机器人的载重、负荷,还是从精度及使用时长来讲,国内机器人都与国外机器人存在一定的差距。而机器人最终的发展目标是做到“无人工厂”“黑灯工厂”,目前的技术积累还远远不够,需要持续地研发来支撑“机器人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