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抢先体验版游戏的AB面 试错还是“摆烂”?
在经历2021年佳作扎堆的情形后,今年上半年的国产独立游戏发展势头趋于平淡。据公开数据统计,国产买断制游戏TOP10总销售额从2021年的3.88亿元下滑至2022年上半年的9200万元,同比下降76%。与此同时,今年有不少游戏在EA阶段(Early Access,俗称抢先体验)便深陷开发和运营的泥沼中,甚至包括往年的出圈佳作,都齐齐遭遇口碑“滑铁卢”。对于国内游戏厂商来说,Steam抢先体验模式还是一种可靠的开发运营方式吗?
■新快报记者 梁茹欣
国产EA游戏频频翻车
EA全称Early Access,俗称抢先体验,是Steam平台在2013年推出的一项功能,即允许开发者提前出售尚在开发阶段的产品,供玩家优先体验到游戏的内容。站在开发者角度,在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该模式能帮助实力稍逊的中小游戏厂商回笼资金,进而解决了团队生存问题,使其能继续完成游戏制作。对于玩家而言,不但能提前体验到产品,还能通过反馈意见帮助自身喜爱游戏得到进一步完善。
然而,这一看似双赢的做法,今年的国产游戏却在此栽了不小的跟头。4月18日,修仙题材游戏《鬼谷八荒》因不支持创意工坊等问题,在随后两个月内遭遇5万多条差评,好评率降至2%,一度成为Steam平台上评价最低的游戏。截至8月9日,尽管制作团队事后有进行多次调整,但作品仅有51%好评。在此之前,因其新颖的玩法与立裁,这款于2021年1月推出的EA游戏在上线后的39天内便突破了180万份销量,并斩获Steam平台当年多项年度奖项。
无独有偶,同为EA游戏的《退休模拟器》和《太荒初境》几乎在同一时间段也经历了“短暂出圈”到“多数差评”的相似过程。在不少行业人士看来,没有发行商支持的中小型游戏开发团队想要完成一款产品,大多都是在众筹、捐助、EA等方式中择取其一,不同方式所对应的产品完成度各有不同。例如,众筹模式下,开发者所提供的产品完成度极低,可能只有一则简单的demo(样片)或者宣传物料视频等。这意味着,开发团队或者产品系列需具备较高的人气或足够亮眼的要素,才能吸引众多玩家的支持。相较之下,EA模式的试错成本会更低。EA游戏上架之前,往往已经完成游戏的基础框架和部分可玩的内容,既能让开发者在后续开发中留有回旋余地,也能让玩家参与到心仪产品的更新迭代过程中。
可现实是,由于官方对EA游戏并未提出过多的管理规范要求,这导致不少厂商出现“画饼摆烂”的情况,包括EA阶段过长、更新速度慢、承诺的开发目标未能兑现等。有相关调研机构在2014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只有25%的EA游戏最终能发售正式版。从制作时长来看,游戏从抢先体验阶段到正式版通常需要花费6个月的时间。但在实际情况中,这段时间远比外界想象中的要长。以武侠题材游戏《太吾绘卷》为例,该款产品在2018年9月21日开启抢先体验,直至近期才宣布将于今年9月21日上线,整整花费4年时间。其间,游戏因开启封闭开发,加之缺乏稳定的更新而收到诸多差评,甚至被不少玩家戏称“已跑路失联”。
抢先体验版不意味着更加宽容
纵观历年,国产游戏能顺利从EA阶段“毕业”的仍是少数。有不少厂商提到,EA模式实际上并非适合所有游戏类型。以填充内容为主的游戏类型,如模拟类、经营类、数据类、沙盒类等更适合此模式,每次的内容更迭相较其他类型会更加直观清晰。同样地,EA模式也适用于能长线运营的单机游戏,使其可以在EA阶段做出更多调整与修改。
而面对国产EA游戏近期频频翻车的现状,部分玩家甚至是开发团队及对其态度也愈加保守。“确实,个别同行在EA阶段的‘摆烂’行为,导致了国内大多数玩家对国产游戏EA阶段缺乏信任感,从而影响到了其他开发者。”《沙石镇时光》制作团队相关负责人接受新快报采访时坦言道。不过,在他们看来,EA模式所具备的优势仍无可取代。除了能回笼资金之外,对于发展时间较短的国产买断制游戏来说,大多数团队缺少足够的游戏项目制作和管理经验,往往待到抢先体验版本推出后才能发现问题及短板。EA模式的存在就显得尤为必要。
据了解,该团队此前制作的《波西亚时光》从EA版到后来的正式版,基本上保持每月更新的节奏,最终收获92%的好评率,新作《沙石镇时光》EA版目前的好评率也保持着85%以上。“其实一开始,我们的游戏口碑并没有那么好。在EA阶段,根据玩家的反馈不断对游戏进行优化,才能让口碑得以保持或者回升,进而保证正式版的后续发售。”该负责人补充道,“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玩家需要因为一款游戏处于EA阶段就对其抱有较大的宽容。相反,玩家在EA期间提出的建议,甚至是批评都是非常重要的。而EA模式对于国内大多数团队来说,仍是一个可靠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保持与玩家的沟通渠道畅通,以及根据反馈意见及时调整项目方向、纠正开发过程中的问题,逐步将产品完善,这样才是对项目本身及玩家群体负责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