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胖的“得到”又没得到上市机会
罗振宇 视觉中国
你不一定听过罗振宇的思维造物,但你大概知道这家母公司的核心产品“得到”App。近期,思维造物IPO再度被“中止”,原因是IPO申请文件中的财务资料需要更新。此前,在2021年4月1日、9月30日,思维造物因为同样的原因被中止上市。
曾经风光无限,现在上市难,估值还腰斩,背后折射的是知识服务行业的变迁——在Z世代成为知识付费积极分子的背景下,更多更强的对手要来分这杯羹了。
现状:上市路一波三折
思维造物由自称罗胖的罗振宇在2014年创立。曾拟在科创板上市,失利后才转战创业板。自2020年9月第一次递交上市申请,至今已有18个月左右。其间,接受3次问询,上交6次招股书,目前仍没通过审核。
2017年,思维造物D轮融资时,资本曾给出80亿元的估值。如今招股书显示,募集资金为10.37亿元。照此计算,完成该笔募资后,思维造物估值约为40亿元,市值腰斩。
根据招股书,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思维造物的营业收入为7.38亿元、6.28亿元、6.75亿元和4.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64%、-14.91%、7.43%、30.8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0.53亿元、1.17亿元、0.4亿元和0.29亿元,下滑趋势明显。此外,这段时期毛利率分别为43.19%、44.84%、47.24%和 51.95%,上涨明显。
有分析认为,思维造物IPO进程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净利润的真实性存疑。报告期内,思维造物每年都盈利,但公司盈利,一是得益于子公司“酷得少年”出表,令思维造物净利润多了至少几千万元,而实际上“酷得少年”接连巨亏,本来会牵累思维造物;二是在业绩疲软的情况下,毛利率却大幅提高,但采购成本端的审计核查经不起推敲。
溯源:逐年在“破防”
招股书显示,思维造物的商业模式主要是:在线上,通过“得到”App、“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提供课程;在线下,通过“得到大学”“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知识春晚”等提供通识教育及技能培训服务。主要产品形式包括:在线音视频课程、听书、电子书、实体图书、线下课程及其他周边产品。
线上知识服务业务是收入的主要来源,2018至2021年上半年的占比分别为68.74%、66.26%、66.89%及58.83%。占比逐年下滑,收入也从2018年的5.07亿元,下降到了2020年的4.49亿元。
“得到”走下坡,一方面与疫情有关,另一方面是其自身发展的制掣。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0年,受新冠疫情、公司推广政策以及用户行为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得到”App平均月活用户数量、平均日活用户数量、充值用户数量及充值金额均呈现一定下降趋势。招股书还提到,“App用户等各项指标增长有限或持续下滑的风险”。
除此之外,线上知识服务业务累计注册用户数、累计付费用户数增速也放缓。据统计,2021年1-6月新增注册用户较上年同期出现42.38%的下滑。
知识付费前景:谁能撬动Z世代?
《2021中国泛知识付费行业报告》显示,中国泛知识付费行业市场规模增速在2018年达到202%,近年来一直维持在40%以上的增幅,2021年市场规模预计为675亿元。而在供给端画像,更精准“适配Z世代人群理念”被专门提出。
知识付费的前景,恐怕掌握在新消费主力Z世代手中。整个知识付费环境正在变迁。根据艾瑞咨询数据,预计2023年,中国终身教育产业规模可达148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13%,其中通识教育是快速增长的细分领域,但竞争对手也变得更多、更强。
先来看看罗振宇是怎么做的。一方面是推出新知识服务产品。另一方面,从2017年3月开始,《罗辑思维》节目全面转移至“得到”App,成为主要发力点,当时大量名家入驻。但时间久了,其课程供应开始力不从心。有App用户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课程在变短,优质内容在缩水。App第一个上线的订阅专栏产品《李翔知识内参》,后来订阅量下滑,内容打开率下降,3年后被迫关停,类似的例子还不少。
羊城晚报记者打开某二手交易App,在上面看到大量打骨折甚至半价的“得到”产品,以及其他公司的姐妹产品。随着知识服务领域行业的尖子生越来越多,“得到”的影响力被严重瓜分。一边是樊登读书会、混沌大学、巴九灵等主打知识付费的同类选手;另一边,还有抖音、B站等跨赛道的新锐视频平台。
而“得到”的课程设计比较“高端”“商务”,主要是金融商业、历史文学等。如此定位的代价,就是失去了贴近Z时代感兴趣的二次元、科幻、舞蹈、音乐等内容。实际上,在综合类平台的冲击下,“罗振宇”们的垂直类知识付费平台都面临增长的瓶颈,毕竟前者能更好地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促进用户增长和付费的增加。